火罐印又紫又黑,究竟代表什么?解读中医拔罐(上)
2018-04-19 17:16开平市中心医院
里约奥运上,
美国游泳名将迈克尔·菲尔普斯身上的拔火罐印记引发了中国网友的关注。
这种在中国民间被广泛使用的疗法,获得了外国运动员的认可,确实难得。
那么,经常听别人说,拔罐不好的,拔了这么黑,对身体不好。真的是这样吗?
我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今天,就由我院中骨科陈美玲医生带大家认识一下我们传统的中医拔罐。
起源
现在,越来越多人注重养生保健,很多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也很有效。
拔罐,便是其中见效快又易于操作的手法之一。
拔罐古称“角法”,早在汉代《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治疗方法之一。
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
原理
《灵柩·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推论之,药所不为,可能针之所宜;针所不为,可能推之所宜。因此,拔罐疗法的作用使其在疾病的治疗上具有独到之处。
拔罐所产生的负压可使人体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和毛细血管破裂,产生瘀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
使机体在自我调整中增强局部耐受性,产生温经散寒、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从而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功能恢复正常。
拔罐法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颈腰部痛、慢性疲劳综合征、风湿痛、湿热痤疮、感冒、咳嗽、月经痛等,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等病症。
由于拔罐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
罐印的意义
-
罐印紫黑而黯:一般提示体有血瘀,经络不畅。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
当然,如患处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
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
如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
-
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提示有寒凝血瘀之证。
-
罐印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证。
-
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
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如在脾俞部位则系气虚血瘀。此点常伴有压痛。
-
罐印呈鲜红散点: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并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预示该穴所在脏腑存在病邪。
-
罐印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湿邪。
-
罐印表面有纹络且微痒:提示风邪和湿症。
-
罐体内有水气、水泡:提示该部位有湿气或体内湿气较重。
火罐分类
竹罐
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截成6~10厘米不同长度磨光而成。
优点:取材容易,制作简便,轻巧价廉,不易摔碎。
缺点:易燥裂而漏气。
玻璃罐
用透明玻璃制成,中央呈球形,罐口厚实平滑。分大、中、小3型。临床常用。
优点:质地透明,能直接观察罐内皮肤充血、瘀血等情况,吸附力大。
缺点:容易破碎。
抽气罐
由抽气唧筒和带有活塞的透明塑料罐组成。家庭常用。
优点:可随意调节吸附力,不易破损,不会烫伤。
缺点:无温热刺激。
临床最常用的为竹罐和玻璃罐,虽能温热刺激患处,但不熟悉操作者,容易发生水泡、烫伤等意外。家用保健,建议使用气罐即可,安全性较好。
以上是中医拔罐的上篇,下一篇文章,陈美玲医生会介绍一下中医拔罐在颈腰痛、慢性疲劳综合征、湿热痤疮等方面的应用,及拔罐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参考文献: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拔罐后的印记诉说你的身体状况》